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20150509 神明的移動行宮

神明的移動行宮

參加文資局舉辦的講座―神明的移動行宮,由84歲的「國寶藝師」老師傅為主角,他拿到麥克風的第一句話,用台語說:「呵呵,很高興來台中,我從沒來過台中…呵呵!」在他尷尬又害羞的笑聲之後,取代的是,專注的眼神、神準的測量、有力的敲打… 

84歲的王永川師傅
演講的前半部,先由聯合大學講師說明神轎的種類與特色,我無法描述太多,因為神轎的專有名詞有點複雜,且掺很多台語唸法,我聽不懂…不過,各種神轎故事分享滿有趣的,我的文字能力也無法傳達。這位講師闡述了一個很好的觀念,他說:「神轎沒有非得長成某個固定的樣式,它會因地方習俗或傳統而有所不同,其中還包括抬轎、過火、神明等級、保存地點等等。而許多改良神轎雖“不傳統”(例如花轎、輦宮、或不鏽鋼轎),但大家都是用真誠的心去奉祀神明,所以“不傳統”沒什麼不好!」這觀念我要記在心裡,只要有心,我們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對神明表示尊敬,不必拘於形式。另外,講師也說明了「搶轎」的由來,早期遶境人力不足,都是靠各地的媽祖轎班輪流抬轎,都是善意的,只是到現在變質了,例如搶到打架。

「國寶藝師」老師傅示範神轎製作的卡榫工法,邊做邊感慨沒有年輕人想學…老師傅堅持以傳統方式做神轎,與鹿港的【量產】及【用釘的】有很大差異。因神轎必須「避震」、「耐用」、「好抬」、「美觀」,鹿港的做法可以將神轎做得富麗堂皇&美輪美奐,但【用釘的】常禁不起「震」,也無法長期吹風日曬雨淋,到最後零件都會掉,加上重量重,需耗較多人力去抬它。

傳統的手工價值在哪?因為它有「人性」&「感情」,有人的價值。

精準的卡榫工法
傳統神轎的卡榫工法用昂貴且高級的木材製作,可保有木頭的彈性,也不容易壞,看老師傅在示範時,量尺的速度好快,一下就對準了位置鑿洞,且卡榫堅固不脫落,還要現場的我們拔拔看呢,老師傅說:「只要我還在,神轎絕對不會壞!」(講師笑說:應該永遠不會壞啦!) 所以老師傅的【永川大轎】名號,全台響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