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20151229 火紅的餐旅系

火紅的餐旅系

在教育部網站查詢大專院校餐旅系,包括碩士、五專、四技、二專,可得到81個結果(103年),其中有中餐、西餐、烘焙、管理等與餐旅相關的系所,這81個結果可分成(1)普通大學和(2)技職院校,也就是(1)偏管理和(2)偏技藝。前天有朋友為她的小孩是否該念餐旅系而煩惱,剛好讓我重啟這話題。

我從事的工作有9年都在觀光餐旅業和觀光教育業,肉眼看得到,普通大學和技職院校最大的差異在「設備」,技職院校各種專業教室都有,輔以一些管理課程(?),普通大學則著重管理課程與專業知識(表面上這麼說),談不上什麼設備,有些甚至連技藝課程都沒有,兩種大學的餐旅系一直走在平行線上。先講結論,無論是哪一種學校或哪一科系的學生,出了社會進了餐旅業都得從頭來,也就是A.普通大學餐旅系學生、B.技職院校餐旅系學生、C.一般其他科系大學生,初到餐旅業的起跑點是一樣的。而根據2013年某商管雜誌連續兩年調查,餐旅系學生畢業後剩不到三分之一從事相關行業,這與我在教育業的觀察是一樣的。

最大的問題在於師資,社會炒作出來的餐旅系太火熱,眾大學紛紛建系招收學生,導致其他系所變冷清,而原本冷清的變冷門,最後面臨關系,這些無路可去的老師就轉到餐旅系教課,在招生DM上說大話的「業師授課」也僅有一個月2-3次。技職院校餐旅系因招生學生程度落差太大,師傅上課不易,僅能簡單教學,一年下來只會做海綿蛋糕和吐司,只有兩三所學校懂得菁英培訓及分班。兩種大學的餐旅系因為專業知識不足,一直無法與業界接軌,程度與其他高職生是差不多的,故這四年的學習是問號。

我花一些時間研究全台餐旅系課表及課程地圖,通常是名稱好聽而不中用!好聽話是:【沒有任何專業教室,沒有烘焙教室、沒有西餐教室、沒有中餐教室、沒有調酒教室的管理課程,可學績效管理、品質管理、品牌與服務、財務管理、經濟、人文、自然、科學…等等,沒摸過廚房、沒鋪過床、沒擺過盤,也能管理。】實際上進入業界很容易被挑戰,當管理性質的餐旅系學生不會擺盤,主管會說:「這你們學校沒教嗎?」技藝性質的餐旅系學生在業界若遇到不會的烹調手法,會被師傅說:「這你們學校沒教嗎?」我否定的不是學生本身,而是他們沒被教好,學校應負責任。

管理性質的餐旅系學生盲點在於,他們的確在職場比較容易取得主管的位置,但他們沒有看到“實物”、很難瞭解“實務”,常常會成為我們心中的「出一張嘴主管」;技藝性質的餐旅系學生盲點在於,他們實做很順暢(我不能說很強,因人而異),但在一群人裡面真正升官或加薪,往往都是最會做資料的那個人,也可以說是會打字、打文章、排版、文句漂亮,行政能力強的人。

我的意思不是來判斷哪一種大學或哪一科系比較有前景,而是告訴所有餐旅系學生,別被好聽的招生話術牽著走,將有很多人在職場上搶位置,不要只會一種技能,如果還不學點別的,轉行難。

補充2013年餐旅系資料:
普通大學排名一: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餐旅管理學系
普通大學排名二: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
普通大學排名三: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
技職院校排名一: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
技職院校排名二: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
技職院校排名三: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

20151228 友善城市 莫斯科

友善城市 莫斯科

網路上對俄羅斯的「人&風俗民情」沒太多良好評價(文章下方有連結),我在2013年底到訪莫斯科,發現英文完全無法溝通,人民會講英文的機率幾乎為0,飯店櫃台也不太行,但莫斯科仍被我列為高度友善城市。好幾天下來,很多路人跟我講日語,是要表示友善?還是要練習他們的日語?(笑)因為我只到莫斯科,無法將這裡遇到的狀況套用在全俄羅斯,故以下都只談莫斯科。

紅場聖瓦西里主教座堂
回想起當初辦俄羅斯簽證時,人員看我來自台灣,他說:「台灣很危險耶…」被戰鬥民族說台灣危險是一件奇怪的事,我抱著疑問入關,在莫斯科待了兩天後得到解答。這裡買東西、餐飲、刷卡、搭地鐵等等,都是以「誠信」為原則,但一樣米養百樣人,也會有鑽漏洞的不守法人民,尤其在地鐵常見,無論是入口或出口都不會有人把關,每次總會看到有5-6位“大方”逃票。而這裡的人也不像“網路傳說中”冷漠,我猜他們是害怕無法跟外國人溝通…但只要開口求助,他們都很樂意幫忙,即使英文很破,仍會努力擠出一些單字,尤其老太太和老先生解釋的樣子好可愛,除非有老花眼看不到字(我旅遊書中的字),才會揮手跟我說「No, no, no」;在交通方面,不管行人如何闖紅燈、車子開再快,車子都會停下來讓行人先過,這裡也流行「隨招隨停」,我試著站在路邊招招手,任何私人轎車只要想載、願意載、價格談好,我就可以上車,平均招三次就可找到願意載的人,我也遇過不收錢的人。曾經有一次迷路跟警察求救,最後由警車護送得以順利到達。

地下宮殿:地鐵站
(有時間來寫地鐵站)
一直以為莫斯科是夢幻或是神秘國度的人可能要破滅!撇開特色觀光建築不說,街道及平民建築物其實很像大陸較偏遠地區的城市,地上沒有什麼垃圾,但落葉和塗鴉很多,優點是綠化範圍廣,高大的樹就像歐美影集上看到那樣。

超市伏特加櫃
每到一個國家或城市,我喜歡看超市和傳統市場、喜歡吃路邊攤、喜歡搭當地的交通工具、喜歡跟路人聊天,這可以幫助我更快瞭解該地區的風俗民情,這裡有名的東西有下列幾種:伏特加、魚子醬、巧克力;餐飲內常出現的有:馬鈴薯、小紅莓、磨菇。一般在超市都可看到三四大排的伏特加櫃,紅白酒威士忌兩大排、優格兩大排、水果飲料三大區、巧克力一大排,還有起司專櫃、火腿專櫃、香料專櫃,不知是否關稅很重,許多進口的商品都很貴,例如同樣品牌在莫斯科和在台灣的價格可以差個1~3倍。

進口木瓜
一開始在莫斯科我常講「Speak English?」發現無用之後,我改變策略只說「Hi!」之後馬上零距離地指向旅遊書的某一行字或某一張照片,即可得到非常友善的回應。

網路上有很多參考資料,若無親自到訪真的無法感受真實狀況,莫斯科真的很棒!



相關新聞:
全球最不友善城市 莫斯科名列第一
發稿時間:2015/09/12 17:26 最新更新:2015/09/12 18:08
www.chinatimes.com › 即時新聞 › 集團連線報導 › 國際
2015年9月12日
udn.com › 全球
2015年9月14日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最不友善城市莫斯科-遊客-居民好冷漠.
2015年9月5日 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20150316 金門的昔日風華

金門的昔日風華

古厝多、國旗多、高梁田多(換耕為小麥)、黃牛多、八哥鳥多、麵線多、政府錢多,這些無庸置疑大家應該都知道,但金門還有龍舌蘭多、松果多、貓多、隱藏版高人多,貓多的感覺與猴硐不一樣,少了做作的“數大便是美”,每隻貓彷彿自古就是聚落的一部份,到處都有貓的蹤影,已經融入到我經過了才知道剛剛有貓在旁邊,尤其從古厝建築的貓洞可猜,貓就是在地居民之一了!

金門,團體遊客真的很少,偶有大陸客,而行程中我已經聽到幾次大陸客口中將金門與廈門鼓浪嶼做比較,其中一句是說:「看這洋樓的樣子,還是鼓浪嶼比較有錢,金門比不上的!」

鼓浪嶼充滿各國大使館洋樓,而金門是民宅洋樓,早年很多金門人到國外經商致富,回來之後蓋洋樓光宗耀祖。金門人經商遍佈南洋印尼、菲律賓、新加坡、印度和日本,也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到港口作交易,所以金門的洋樓大多有該經商國家的裝飾雕刻,多為天使、花紋、柱飾和在外經商的故事,即使外觀不到鼓浪嶼的異國風味,也不算富可敵國,但財富依然可觀。
洋樓的印度裝飾
據悉,印度雕刻算是比較難找到的裝飾…但我們在廢墟洋樓找到了!裝飾磁磚多從日本進口,這種高級貨保留到現在還是很高級,在地居民說:「很多磁磚都被遊客偷敲幾塊帶回去,原本牆上還很多,現在只剩2~3片了。」

古寧頭洋樓彈孔
關於經商的故事說不完,較讓人感到淒涼的是…所謂先成家再立業,許多金門人先在家鄉娶了老婆,才出洋經商,慘的狀況就是結婚一星期就要出去了,一出去可能就4~5年以上,老婆就在家中癡癡等待,沒等到人回來的也有。未經過殖民的金門,保留很多閩式與洋樓的歷史文化,現在的古厝幾乎還維持原貌,除了仍住有居民的房子及國家保養的之外,廢墟與彈孔都可以想像當時戰爭與繁華交織的年代。

陳詩吟洋樓



20151227 工業4.0的迷思

工業4.0的迷思

工業4.0(又稱第四次工業革命)為德國提出的高科技計劃,主要為提升製造業的電腦化、數位化、與智慧化,目標很明確又看似籠統,因為沒人真正定義何謂高科技。

無論是美、日、中的較勁,還是全球競爭,目前產業界喊的4.0可歸類為五種:(1)雲端及大數據;(2)數位供應鍊,如機器人、感測器、智能機械等;(3)智慧工廠與網絡系統;(4)智慧物流;(5)創新經營模式。以上五種類型在應用上越來越廣泛,已經不是幾朵雲的問題,必須在其商業流程及價值中整合,建構出一個以智慧為導向的新型工業。舉例來說,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台小型電腦,背後是龐大的資料管理和分析系統,藉由“看不到的雲”轉成手機的操作介面,故我們的食指一點,可能就是好幾朵雲,科技的進步就在於操作介面背後的整合過程。

取自www.siemens.com
動物晶片、悠遊卡、門禁管制、防盜器、高速公路ETC、行李識別是生活中最普遍的身份識別應用―RFID 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,操作智慧型手機即可知道寵物動向、搜尋可使用悠遊卡的門市、看悠遊卡剩多少錢、設定或解除門禁等,視RFID晶片單價而定,小則為個人生活圈,大則為生產線、物料、物流、整個供應鍊的管理與控制。即使科技無法一步登天,但在改變的過程中仍讓人期待,例如遠距視訊寵物餵食器,可利用智慧型手機遠距遙控飼料餵食量,也可視訊寵物餵食過程。科技產生的價值必須回饋到「人」身上,實現在你我的生活圈,在網絡系統(Cyber Physical System)中同時重視感覺與知覺。

可以反思工業4.0是否 該被定義、分類、或它就是全部的綜合體,也許更多?以科技的整合模式來整合產業,所有合作(協同)互動都應該是合理實際的,環境的成熟及產業的投入可減少過去所需要的運作時間,甚至能短時間完成,想像成它是一個縮時攝影(縮時處理),有了雲端的資訊分配及智慧管理,除了節省,也可讓產能得以發揮,只要比3.0更進步、更高階、更貼近你我生活,都是4.0。

20150509 神明的移動行宮

神明的移動行宮

參加文資局舉辦的講座―神明的移動行宮,由84歲的「國寶藝師」老師傅為主角,他拿到麥克風的第一句話,用台語說:「呵呵,很高興來台中,我從沒來過台中…呵呵!」在他尷尬又害羞的笑聲之後,取代的是,專注的眼神、神準的測量、有力的敲打… 

84歲的王永川師傅
演講的前半部,先由聯合大學講師說明神轎的種類與特色,我無法描述太多,因為神轎的專有名詞有點複雜,且掺很多台語唸法,我聽不懂…不過,各種神轎故事分享滿有趣的,我的文字能力也無法傳達。這位講師闡述了一個很好的觀念,他說:「神轎沒有非得長成某個固定的樣式,它會因地方習俗或傳統而有所不同,其中還包括抬轎、過火、神明等級、保存地點等等。而許多改良神轎雖“不傳統”(例如花轎、輦宮、或不鏽鋼轎),但大家都是用真誠的心去奉祀神明,所以“不傳統”沒什麼不好!」這觀念我要記在心裡,只要有心,我們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對神明表示尊敬,不必拘於形式。另外,講師也說明了「搶轎」的由來,早期遶境人力不足,都是靠各地的媽祖轎班輪流抬轎,都是善意的,只是到現在變質了,例如搶到打架。

「國寶藝師」老師傅示範神轎製作的卡榫工法,邊做邊感慨沒有年輕人想學…老師傅堅持以傳統方式做神轎,與鹿港的【量產】及【用釘的】有很大差異。因神轎必須「避震」、「耐用」、「好抬」、「美觀」,鹿港的做法可以將神轎做得富麗堂皇&美輪美奐,但【用釘的】常禁不起「震」,也無法長期吹風日曬雨淋,到最後零件都會掉,加上重量重,需耗較多人力去抬它。

傳統的手工價值在哪?因為它有「人性」&「感情」,有人的價值。

精準的卡榫工法
傳統神轎的卡榫工法用昂貴且高級的木材製作,可保有木頭的彈性,也不容易壞,看老師傅在示範時,量尺的速度好快,一下就對準了位置鑿洞,且卡榫堅固不脫落,還要現場的我們拔拔看呢,老師傅說:「只要我還在,神轎絕對不會壞!」(講師笑說:應該永遠不會壞啦!) 所以老師傅的【永川大轎】名號,全台響亮。

20151017 楊協發

楊協發

楊姓是台南十大姓之一,也是大內區最大姓。清康熙年間,福建龍溪縣楊氏兄弟隨楊姓宗親到台灣墾殖,同行楊姓宗親,落腳於蕭壠(今台南佳里鎮),楊氏兄弟則沿著曾文溪上行,到石仔瀨登陸,長兄楊內住在內庄開墾,弟楊石住在石仔瀨,合稱為內庄。

內庄楊氏兄弟分為大內、內江、內郭三個里,楊姓約佔七成,其餘多為平埔族。網路資料據傳原有四個不同派系的楊姓族人,其中一派已不知去向,剩下三派分別是來自漳州府龍溪縣烘頭社「楊長利」派下,來自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三四都杏林保曾山園「楊協發」派下(開台祖是楊榜),以及自龍溪縣的「楊順盈」派下,「楊長利」與「楊協發」皆為烘頭社楊正派下名稱,講白一點就是派系,我看了家裡的資料,仍會出現這派系之後代人名,而「楊協發」成立「楊協發祭祀公業」。這些派系的概念就是我們常會在華人地區或古厝看到的「XX衍派」,代表同一家族。

簡單來說,「楊長利」派多當官或讀書人,「楊協發」派為生意人。這裡只談「楊協發」派,為什麼?因為我是「楊協發」派第9代(來台算起)。

「楊協發」楊家公廳
為將「楊長利」與「楊協發」做分辨,內庄121號的楊家公廳是「楊協發祭祀公業」祠堂,而「楊長利」的叫做楊家古厝。網路歷史資料記載「楊協發」開台祖楊榜約於清雍正初年渡台入墾內庄,清朝時,楊家公廳前有一條小路(雨季時為水路)是大內對外交通的必經孔道,楊榜家族就以經營生活必需品買賣發跡。楊家公廳由於公業資金充裕、後裔重視祭祖,所以管理得比較完善,稍有破損就設法維修,因此保存得較好。2007年3月至8月,楊家用半年時間,花費55萬元台幣進行全面整修,不但內外粉刷,而且請來麻豆的書法家在柱子上及門楹寫上對聯,讓整棟古厝增色不少。

「楊長利」楊家古厝
「楊長利」派下曾有科舉功名,故其楊家古厝立有旗桿夾、屋脊為燕尾式,不過,沒幾代古厝就變廢墟了,我記得小時候會跑去旗桿那邊玩;「楊協發」派下是經商興起,所以楊家公廳並沒有翹屋脊,而是做成馬背形,屬於罕見的木形馬背,有山花紋飾,下方的窗戶以卍字構成窗檽。楊家公廳東南方的朝天宮附近,清代時為糖廍所在地,地名為“廍頂”。資料上寫【在公廳左前方就可見到一座壓榨甘蔗的石車,上頭並放置石磨,其旁則有一破損的石臼,還有一個由整塊石頭雕刻成的水盆,留有排水孔,到現在仍完好。】不過秋季祭祀時,說是被移到別處了。

「楊長利」旗桿夾
從「楊長利」與「楊協發」的祠堂來看…感歎…

當年 映照。榮耀的。十年寒窗的官祿
如今 夕陽。遺忘的。年久失修的燕尾

我們,「楊協發」,雖然沒有官祿燕尾,但至少後代仍繼續祭祖,得以保留美好的祠堂。



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

20151206 貢茶的感動接待

貢茶的感動接待

這是台商經營的手搖奶茶連鎖店(奶蓋茶),一進入【貢茶】深圳的總部辦公室,迎賓畫面使用的照片讓所有人驚呼,照片竟然是我們參訪行程第一天吃飯時的合照!先不管他們是如何拿到照片,將飯店歡迎模式搬到辦公室就令人感動,此模式正是施董的「應用」之一。

【貢茶】施董是台灣統茂系列旅館的老闆,進入大陸開發手搖奶茶(奶蓋茶)市場才四年就拓展了500多家,單一小店鋪可達營業額400多萬(NT),聊聊天後發現,他日月潭好友大淶閣Blue―恰好是我好友,他在埔里的家距離我家不到一公里,所以他說:『我們算很有淵源!』

施董從小學到博士的日子共有10585天,自嘲博士念了七年,但也自豪他將所學「應用」在事業上。一杯(奶蓋貢茶)到無限杯(奶蓋貢茶)的積分方程式,加上企業幸福函數f(x),讓他打造「奶香、茶香、奶茶香,品奶、品茶、品奶茶」的龐大知名度。將碩博士學到的研究方法找出他的主要客戶群,他笑說:「我的客人就是時尚少女,所以我每天都要出去看時尚少女。」接著用四象限劃分客源,店舖的店員依據不同的快速分類可給予不同的商品推薦。即使如此,他仍自勉:「我只要做好一杯奶茶就好了。」

連鎖店舖示範店SOP
他有幾套令人佩服的管理方式及策略,他證明(他自己)博士賣手搖茶跟一般人不同,也呼籲郭台銘,博士賣雞排也可以不同,他更進一步表示,念書要對得起自己、學校、還有教授。同一條街出現六家山寨【貢茶】,我們到正牌店舖時,我故意問前面排隊的人:『這麼多貢茶,妳怎麼知道買哪一家?』排隊女轉過頭說:『山寨太多了,妳要看漾漾好啊!』(漾漾好是正牌logo的小字)

無論是電子、醫療、餐飲、動物實驗、理工學院,大陸的軟實力贏不過台灣,但他們非常擅長資源整合,施董認為資源整合不用想得那麼難,【貢茶】店舖結合各原料廠商、上游廠商、機器設備廠商、甚至所有員工、及其家人,這不只在拓展事業,也基於一個「不自私」。


20151125 文化資產保存的傳統vs科技

文化資產保存的傳統vs科技

文化資產若以地面劃分,共有三層「地上、地下、水下」,這三層又分為有形與無形,共六大區塊。以有形來說,很多人好奇台灣的古物有什麼好挖的,全台許多地方都有考古人員駐點,跟大陸隨便幾千年的古物比起來,台灣古物稱不上「古」,沒個價值連城還搞到灰頭土臉。但文化之所以叫做文化,因為它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,最遠可追溯到史前,當時並無畫作、無影片或相片紀錄,為瞭解這幾千年幾百年來的演變,我們必須藉由這些古物來研究、猜測、瞭解以前的生活方式。

大內公學校神社 天照大神1938年
以無形來說,許多技術即將失傳,例如神轎、蹻鞋、戲靴等等的製作方式,亦或是繪畫技術和少數語言傳唱,都有可能隨著時代與年輕人習性不同而快速進入歷史,這些都是2015年第一屆文化資產保存年會所討論的議題。

為保存這些珍貴的資產,學術界與業界做了很多功夫,他們少了市儈氣息和利益嘴臉,支撐的是股傻勁和興趣,在熱愛文物的圈圈之內也有最佳的資源整合示範,建築系做古蹟研究、造船系研發考古船、出土物結合人類學和醫學研究、修復技術結合物理和化學,以上這些再全部結合科技,科技可協助文物做進一步判斷之外,也可有大發現。

經費與研究限制:3D列印的概念也運用在古蹟重建,他們比較常講三維掃瞄,即使只有一兩片牆,也能重建當初的原貌,不過因為器材昂貴,大多台灣學者仍用照片合成來做(或畫畫autocad)。今年在台南孔廟泮池地下探測到一面疑似殘缺的牆,但尚無虛擬重建,僅能用推測來瞭解圍牆全貌;將陳澄波的畫作拿去長庚醫院“借”做X光,也是因為沒錢買文物專用的X光機;奇美博物館修復師也是因為國內技術有限,才到法國學習。

即使如此,他們還是期待科技帶來的優勢,例如感測器(sensor)可以裝在各博物館文物之前,除了偵測參觀者的觀賞心情,也能藉以監測溫度、濕度、人流,最主要目的還是要保護文物,讓它永流傳、讓更多人看到。所以「科技」不一定只能用在「科技」,也能用在「老物」。

考古人員發現一塊小瓦片都可以雀躍,因為它除了幫助我們追思歷史,也幫助我們保存尚未毀壞的文物(或文化)。「傳統有智慧,科技有優勢」,文化資產的保存不只是物件,也是生命。

相關新聞:
2015文資保存年會 提「文保方程式」
2015-11-25 15:11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╱即時報導

文化部文資局 計畫建立水下考古中心
2015-11-25 12:56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╱即時報導